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

社交恐惧症

发布时间:2011-06-22 12:50:21   来源:教导处    浏览:

咨询中发现,学生中社交恐惧症的现象比较多见,这里主要介绍社交恐惧症的相关知识和辅导方法。

  1、什么是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症是强迫性的恐惧情绪,想象出恐惧对象自己吓唬自己。社交恐惧症的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青少年时期(13-19),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恐惧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主要症状是害怕在群体(与人群相对)中被人审视,导致对社交情境的回避。简单的说,在社交场合感到过度紧张恐惧的疾病称为社交恐惧症。不同于其它恐惧症,社交恐惧在男女两性发病率几乎相同。社交恐惧通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伴有脸红、手抖、肌肉紧张等。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回避行为往往十分明显,在极端的情况下,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

  

  陌生人和社交场合一般是指:把自己介绍给陌生人;会见权威;与人通电话;接待来访者;在被人注视的情况下完成一件事情以及在公共场合讲话、吃饭等。

  持续的含义:大多数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多少都会觉得紧张,这本是人类正常的反应,它可以提高你的注意力,有助于更快更好地了解对方。这种正常的紧张往往是短暂的,随着交往加深,大多数人会逐渐放松,继而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而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来说,这种紧张不安和恐惧是一直存在着,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得到缓解。另外,持续还意味着患者在每个社交场合、每次与人交往时,这种恐惧状态都会出现。

  显著的含义:每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多少都会感到紧张,但是我们仍然能很好地控制我们的行为。比如,面试时,会感到紧张,但我们会正确地回答问题,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最终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交焦虑症患者的紧张恐惧远远超过正常的程度,他们有时会感到难以忍受或者死亡将近的强大的恐惧。这种恐惧很难控制,足以令患者逃离或不再进入社交场合。

 社交恐怖一般在女性身上更多见。只有少数起病于20岁以后。有多种多样的症状表现形式。除个别病人外,症状只出现在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而独处时则没有恐怖症状。

  青少年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体交往时,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打交道,就出现了恐惧反应。表现在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它往往会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妨碍。家长和老师一般把学生的社交恐惧症视为害羞、性格内向,引不起重视,一旦症状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还不理解,反而指责孩子没事找事,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加重症状。

  

 2、诊断标准:

  (1)对暴露在生人面前或有可能被众人注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或职业场合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伯。害怕会作出令人难堪或窘迫的行为。

  (2)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可能发生惊恐发作。

  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3)这种对所恐怖的场合设法回避、预期的焦虑或痛苦烦恼,显著干扰了个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职业(或学业)、或社交活动及关系。

  (4)心理、行为或躯体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发现,而不是继发于妄想或强迫症状等其它症状。

  3、特征

  (1)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下、与一群陌生人如在街上或公共场所产生强烈的不安,发作厉害时伴有心跳加快、肌肉紧张、震颤等。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除家属外)发生接触,不能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完全把自己跟朋友孤立起来,无法上学和工作。

  (2)社交时会脸红,恐惧在社交场合说错话、有不当的举止、被别人注意、被人看透心理活动等,以致回避社交。

  (3)恐惧看别人的眼睛,怕与他人的视线相遇。怕别人看出他表情不自然,或者从别人的眼光中能看出别人对他的“鄙视、厌恶甚至憎恨”。许多患者诉说总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患者所谓余光,指注视某物或某人时,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时也在看另一物或另一人。患者的痛苦似乎在于,他必须使自己的眼光像焦点一样集中于某人或某物,而不允许其他人或物进入他的视野。但是,他做不到(评价:这种现象心理学上叫注意的分配,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每个人都具有注意分配能力)。还有极个别患者害怕自己的眼光会伤害别人,至于用眼看人怎么会伤害别人,患者却无法自圆其说。尽管如此,患者还是恐惧。

    社交恐怖症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变异,无法尽述。社交恐怖症的核心是怕人,由于大多数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因此会出现泛化现象,就是对周围的其他事物也会恐惧。如恐惧茶杯、楼房、食堂等。

0

上一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下一篇:社交恐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