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

强迫型人格障碍

发布时间:2011-06-21 09:36:49   来源:教导处    浏览:

 

1)表现特征

  强迫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行为表现得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做出决定。他们的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时多,轻松愉快和满意时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怨恨。(2)诊断依据

  ①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

  ② 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③ 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④ 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适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⑤ 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⑥ 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⑦ 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3)形成原因

  ① 固守自己的规则

  强迫人格的人一般拘泥于自己大脑中的一些观念,他们在欲求与现实之间,在“理应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间形成思想矛盾,并力图解决这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来越严重。他们的内省力极强,认为不符合自己规则的观念与行为就是严重的疾病而恐惧紧张,注意力越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内心冲突越明显,症状越严重。

  ② 内心矛盾冲突

   又称精神拮抗作用。如恐惧时产生不要怕心理,出现对某人不敬的念头同时会想到,这个念头是错误的而加以否定;想发言又担心发言说错而经常“欲言又止”。生活中,与理性不相符的观念每个人都有,只是一闪即逝而不留痕迹。而对自己怀疑之心特别严重而拮抗作用过强的人,这些观念一旦出现,便固执地重复,形成固定仪式化动作,同时又反复控制,形成内心的矛盾冲突,导致强迫观念和行为。

  

  (4)强迫型人格的心理特征

  ① 不安全感

  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写完信后反复检查邮票是否已贴好,地址是否写对了等等。

  ② 不确定感

  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③ 不完善感

  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整洁,严守时刻,但对节奏明快,突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对新事物接受慢。总之,强迫型人格总是给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三“不”之中只要一个非常突出,就可以考虑自己是否强迫人格。

  (5)心理咨询技巧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咨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认清心理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来访者认为,自己对某件事只能有一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不应该有的行为而自己做了就是不正常或不道德,他们的观念中“极端的完善欲造成强烈的劣等感”。要改变之,就要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理解人与人之间性格有差异这一心理现象,接受我们都可能存在的与众不同的想法与行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从心理上放弃对立观念与抗拒。接纳自己。不把症状当成身体内的“怪物”加以排斥;如果能够接纳它,承认它是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就会减轻心理压力。

  ② 顺其自然

  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和做事的完美主义,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要顺其自然,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尤其不要克制它。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每次要关几遍,睡觉时总是把床铺整理三次弄整洁,想一个问题总是想三遍;有的同学揉了左眼,必揉右眼,上楼梯必先抬左脚,后抬右脚等。要让来访者认识到,这些是一个人的习惯,并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是什么大问题,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必太在意。

  如果有的同学并不想自己这样,希望改变时,可以这样做:如担心门没有关好,今天只关一遍;把过去总是重复做的事情,减少次数,同时心理对自己说:管它呢,不做三次又如何。何况平时自己够细心的,要相信自己。

  顺其自然要求当事人不克制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过去为自己反复的观念和行为而焦虑,因为总是把它当成问题来看,极力控制,结果控制不住,越来越焦虑。如能照着以上所说去做,马上会有效果。

  当一个人过分关注症状时,容易把正常的行为视为不正常,结果焦虑不安,消极情感加强,加重症状。要减轻症状,不要过分关注它,不予理睬,焦虑和压力反而自然消退。

  ③ 认识症状的正面意义

  为什么许多来访者者为自己的症状痛苦万分,就是因为他们总是想到它的坏处和未来可怕的结果,虽然是自己想象的结果并没有发生,但是当事人很容易把想象当成“现实”,难以分清“想象焦虑”和“真实焦虑”之别。因此,为了减轻压力,可以写出来症状的好处。如:做事谨慎、认真,不容易出错;注意整洁、条理性强等,尽可能写出更多的好处。这些优点能使自己把事情做得很好,这样的人往往是老师、家长都喜欢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实际上,症状给自己带来的焦虑也是进行自我改变的一种信号:它提醒自己,情况不佳,急需改变。此外,在求助于心理教育专家的过程中,来访者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你从中还会懂得许多过去未知的知识和技巧,心态因此而改变,心灵会得以成熟和成长,不管以后你遇到什么样的困惑,你会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份营养。

  ④ 模仿学习法

  强迫型人格障碍者的主要特征是他们过分依赖自己头脑中呆板的教条。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多变的现实就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

  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具有强迫人格特征的学生学会交朋友,要有一个思维敏捷,善于交往的人做朋友,在和他交往中,他的一些性格特征会对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会学到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没有达到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训练和自己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放松训练和催眠等方法是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最有效的方法,通常需要借助于心理教育专家的帮助。

0

上一篇:焦虑(回避)型人格
下一篇:癔症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