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师德师风 >
师德师风

青春献教育,爱心铸年华

发布时间:2010-05-09 22:30:50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忙碌,放弃了闲适;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责任,放弃了回避;甚至是选择了伟大的坚守,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放弃了生存……

    2008年5月12号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特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广大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的英雄人物。为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

    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年近50岁的老教师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讲台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得救了,他却不幸遇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1岁的幼儿园年轻教师瞿万容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她身下紧紧护住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而她却停止了呼吸;小学教师苟哓超三次冲回危在旦夕的教学楼救学生,当他第三次冲进去后,一块一吨重的混凝砖块砸向他,那一瞬间,他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孩子得救了,而他却永远地走了;杜正香: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周汝兰:4次冲进教室救出52名孩子;何代英:得知所护两名学生无恙后死去;蒲斌:距离门外仅1米 放弃逃生机会救学生;张兰:未救10米外女儿 背出4名同学后遇难;向倩:张开双臂保护学生身体被压成三截;袁文婷:救出13名孩子后被大梁压住牺牲;吴忠红、任汤鸿、张米亚、向丽、唐春梅、郑发富、郭小琴……这些年轻的老师,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或留下白发苍苍的双亲,没有和心爱的人道别,在那一瞬间,他们选择了同一个姿势,紧紧拥抱着他们深爱的学生。这是一双双传播知识的手臂呀,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竟然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坚强呀,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阐述的英雄壮举。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在人生的最紧要关头所体现的精神,已成为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感动川湘,感动中国……

    这些在四川汶川地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涌现出来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泪水清洗着自己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些教师们用自己的生命作出了深刻诠释。他们把自己毕生精力和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面对死亡,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躲闪,而是毫不迟疑的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感人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爱生如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让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些老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许许多多学生的明天,堪称万世楷模,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大爱铸师魂。敬爱的灾区广大教师们舍生取义,用生命书写的大爱,告诉我们他们是世上最终于职守的人,更是世上最有情的人。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要以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要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做到:

    一、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人师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良好的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错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大示范性,教师只有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一种无声的强大教育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伴之以生动透彻的说理,才能产生感染、陶冶学生情感的力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是知识、智慧、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良好道德品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质在老师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奉献,它不仅需要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有时还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

    二、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顶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教师只有了解教育的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身为教师,必须掌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有序,有的放矢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依法执教、爱岗敬业,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工作中要为人师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通过不懈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要懂得关爱每位学生。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于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
    1、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不是容器,不是产品,不是零件,而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中的人。只要是人,都希望被关注,被重视,这是人的天性,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眼中只有教材,只有作业,只有考试,唯独没有学生。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凄楚地写道:“老师,请你每天看我一眼,只看一眼,行吗?”面对这小小的乞求,我们不禁感到心酸,感到震撼。“学生在哪里?”人们发出呐喊。眼中无学生,谈何爱学生?爱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关注学生,看得见学生,知道学生的存在,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去爱学生。关注学生,还必须是关注教师视野之内的全体学生。有句话说:“爱丑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嫌丑爱美”、“喜优恶差”现象普遍存在。其实,“嫌丑爱美”、“喜优恶差”是人的天性使之然。但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应该是“变丑为美”、“改差为优”。因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克服“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尊重学生。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亦然。尊重学生,我们“要像对待花瓣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呵护孩子们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语)呵护学生那稚嫩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尊重学生,就是要认可学生的独立个性、独立人格;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是各具形态的,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反应敏捷,有的思考深刻,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踢球,凡此种种,我们都要尊重之,接纳之。不能因自己的喜好去左右乃至扼制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权利,尊重学生选择与自主的权利。尊重学生,就得把学生放在与我们平等的位置,我们要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感受自己的尊严。学生有了自尊,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勇气直面生活,征服困难,不断发展。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灵魂、核心。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大爱无边,老师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这爱的真谛吧!

0

上一篇:让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阳
下一篇:将爱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