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用情感之石敲出智慧之火

发布时间:2010-12-26 19:26:28   来源:教导处    浏览: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这些其实讲的就是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所谓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认识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付出或情感投入,以爱心和真情去开展教学活动,以爱心和真情去感化学生,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确实认识和体会到情感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它既是教育心理问题,也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问题。
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熏陶,教师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进行动之以情的教育,把自己的真情融入教学之中,用真情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激励有度,就会唤起学生进取的信心和锐气,更能敲出学生智慧的灵感和火花。
课堂教学要想获得最佳效果,必须争取全班学生的积极配合,而学生参与意识的强弱,身心投入的成都往往取决与教师。任何一个班级,学生均有好中差之别,这是相对而言的;作为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期望老师器重自己,都渴望在班级这个群体中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则是共同的。作为教师,如能把握学生的这种心态,满腔热情的创造条件和氛围,尽可能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这种正当欲望,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进去的信心和锐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这种正当欲望呢?我以为应多采用激励措施。教师应不吝唇齿之劳,精心设计激励性的话语,创设宽松、祥和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是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当然,采取激励性的措施,绝不是向学生兜售廉价的高帽,应当激励有“度”。“度”即是尺度,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褒扬,要言之有据,既要热情洋溢,又要把握分寸,方能使受激励者如沐春风,其他同学跃跃欲试,希望也能达到老师当中褒奖这份殊荣。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不仅有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调动,而且能培植学生对老师亲近和信赖的感情。这种亲近和信赖,对学生而言,会转化为求知的兴趣和动力;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教好课的前提条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励的尺度也应有所不同。比如,班级一个原本较差的学生,能够大胆的举起手来,愿意回答老师所提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这种可贵的参与意识本身就值得肯定。虽然他的回答不一定圆满,但还是应该褒奖一番。这种对差生劳动成果和参与意识的认可和赞扬,实际上是对其自信、自尊心理的细心呵护和培植,学生自会倍感亲切且充满感激,对于老师所提的带有激励性的期望和要求,自会欣然从命。反之,如果激励无“度”,就会使之与过滥,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作老师的,大多对好学生爱护有加,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却缺少耐心,甚至懒得问津。其实,差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只要付出真情,就有有可能打开差生尘封已久的心锁,是他们逐步向优生转化。课堂教学中,应十分关注差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及时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表示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进一步的期望和要求。老师满腔热忱的鼓励和期望,使差生觉得老师并没有冷落自己,一种对老师亲近、信任的感情就会在他们的心头潜滋暗长,并转化为一种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用爱心呼唤差生的良知,须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要坚持做到:思想上关心他们的进步,学习上悉心指点,生活上热心照顾,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帮助。关爱差生,教师所付出的必须是真情,是对学生成长进步的真诚关怀和厚爱。这种爱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渗透着学业上的严格要求,是一种高度负责的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差生一旦感触到教师这份真诚的爱心,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付出真情,就会赢得学生;只要以一颗慈母之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就一定会用情感之石敲出无穷的智慧之火!
 
 
 
 
 
 
 
0

上一篇:教学中真正的魔术师是教师和学生
下一篇:我的成长,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