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交往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发布时间:2010-05-09 22:53:20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小班化”语文教学的体验

[摘要]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如何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呢?在不断地摸索与实验中,我逐渐有了深刻的体会:只有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构建最佳的合作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往,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交往互动;民主平等;全面发展   

“这一篇文章的思路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在小组里议一议,来理清课文的层次。”我的话刚落音,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我好象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几分钟后,我喊:“停,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立刻有学生代表站起来说:“我觉得……”“我认为……”这是以前我的课堂中经常出现的片断。乍一看,不错呀,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况且还注意了激励学生,树立典型带全班。可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吗?能这样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互动合作的效应吗?我们还会发现,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得不确切,则听得不专心,听得不专心,收获得就不相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由于小班教学人数少的特点,课堂上师生、生生就具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在小班课堂上发挥多向交往的作用呢?在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实验中,我逐渐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师生交往——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1、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一个真正的人

这一句话看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我们往往在课前对课堂设置一个期待定势,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与自已预想中不一样的情境,就会“努力引导”,把学生拉回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布局中去。生活中,把普通的木炭放在密闭器中加热,能变成吸附能力较强的活性炭。如果把学生放在充满尊重与信任的氛围中学习,猜猜看会是什么结果――学生被“活化”了!他们不再胆怯,敢说、要说、会说。小班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学生,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需求出发,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温馨的氛围,让爱充满小班的教室里。

在我的语文课上,“让我试试”、“让我来”、“我能”的声音不绝于耳,此起彼伏,我从不加以制止,因为这是学生自信的表现,值得我去尊重。这种尊重在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身上更容易发挥作用。记得在教《卜算子·咏梅》时,我让学生自由练读那首词,争取把它背下来。有一个本学期刚转来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平时上课不声不响,思想也很少集中的他此刻正在专心地读着、背着,那种投入的深情真让人感动。我激动地对全班说:“刚才老师发现刘一在读背古诗时特别认真,我们给他一个机会展示一下,好吗?”这时,只见他依然腼腆的脸上分明显现出了遮不住的灿烂,在老师和同学们尊重的目光下登上台,虽然他完成得并不完美,但我清晰地看到了他脸上浮现出少有的自豪神色。

 

尊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温情,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就一定能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教师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思考问题系统深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或独立思考,或讨论问题,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参与意识,培养了参与精神,形成了参与能力,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着积极的效应。有效的教学预设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样,教师所营造的问题情境才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设计过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第六、七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看到邱少云身上着火后的内心活动,这是一种间接描写,透过作者极度痛苦的心情,你能想象到当时火苗怎样一寸一寸吞噬着邱少云的情境吗?当时邱少云的神态、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或小组交流,或动手写话,或激情表演,充分感受到了邱少云严守军纪,不怕牺牲的精神,很好地渗透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 生生交往——构建最佳合作学习方式

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就是提高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实施小班化教学,可以较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能够创造性的投入学习,将来才能够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认为,语文课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大 都是 老师在设计好教学过程后机械地教授,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生互动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其潜能。

所谓生生互动,是指课程信息源的丰富性,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践证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最有效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交流,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想和智慧得以激发和共享,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但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

1、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来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流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①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课堂上一旦发现有的小组学习积极性高,我就会及时地送去表扬,或点头肯定,或抚摸关爱,随时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合作得到了认可。

②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课上,小学生往往不听清楚老师布置的全部任务,就急急地开始行动。开始了,却又不清楚具体任务和程序。这时,教师一定不能指责学生,而应及时发现不知所措的小组,并耐心说明。

③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在我的小班化教学课堂中,学生的桌子摆放是四人围坐式的,目的就是便于及时合作学习)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④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参与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⑤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

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学生经常缺席等等。当然,这些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规则

小组合作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不然,杂乱无章,学生怎么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呢?比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等等。拿我班的一个小组(每组四人)来说,小组中成绩优秀的人可做领导者,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小组活动,确保指定作业都能全部按时完成。小组中,比较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可做激励者,他的任务就是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确保没人垄断讨论和没人被忽视),要求小组成员各抒已见。小组中成绩相对较弱的那个人当记录者,他的任务是分发小组练习材料,记录小组讨论成果。责任心较强的那个人可当检查者,他的任务是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当然,每个小组在成立的时候,教师需要动一番脑筋,对班上的同学优化组合。

3、小组合作学习又可分为4种方式

①自由发言式

    即人人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全班充满争论的气氛。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地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假如你是一只小鸟,假如你是一棵大树,假如你是一条小溪,你会对不知醒悟的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室顿时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再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为了检查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2008北京申奥的情况,也为了本节课小组合作能够有效进行,我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上一片唧唧喳喳之声。这样的教学,信息量大,交流的方式更直接,更全面,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②轮流发言式

这一方式就是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教师经常在"自学生字"这个环节中安排这一讨论形式。教师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讨论时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生字的识字方法。通过这一讨论形式不仅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③互助补充式

即学生面对一个中心话题先由一人发言,然后请组内其他同学补充。比如:学习《悲壮的两小时》一课,当学到科马洛夫和女儿对话一部分时,我让学生都来扮演女儿,假如女儿还有时间跟爸爸说几分钟话,你最想跟爸爸说些什么?请想象。学生可以听取同小组的人的发言后,再进一步的补充,到最后形成一段感人至深的话,同时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英雄的女儿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④小组长轮换制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他(她)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派每个组的每个同学都担任组长。一号语文组长;二号数学组长;三号音乐组长;四号美术组长。上课时,时而让一号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学习,时而让二号组长带领大家讨论。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另外,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课堂交往,我们改变了课桌椅的排列,将长期以来年龄编班"秧田式"的空间结构改变为“四人围坐式”的排列。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合作学习空间,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群体空间,强调了在个人学习目标基础上的小组群体目标,强调群体内的互助与合作,同时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这样的小班化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0

上一篇:赏识教育的秘诀
下一篇:机智应变,令课堂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