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赵志新
课程背景
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鸽巢问题、整理复习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关正比例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广大或缩小。
5、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能力。
7、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
课时 |
|
开学第一课 |
▲分享《课程纲要》 |
1课时 |
第一单元 负数 |
认识负数 |
2课时 |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
百分数(二) |
4课时 |
生活与百分数 |
1课时 |
|
▲“小小理财家”实践活动 |
1课时 |
|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6课时 |
圆锥 |
2课时 |
|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
|
▲“思维导图”梳理知识 |
1课时 |
|
第四单元 比例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4课时 |
正比例和反比例 |
4课时 |
|
比例的应用 |
5课时 |
|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
|
自行车里的数学 |
1课时 |
|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
鸽巢问题 |
2课时 |
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
数与代数 |
10课时 |
图形与几何 |
6课时 |
|
统计与概率 |
3课时 |
|
数学思考 |
3课时 |
|
综合与实践 |
4课时 |
|
▲计算能力比赛 |
小数与分数的口算题 |
1课时 |
▲期末测试 |
本学期所学知识 |
2课时 |
说明: ▲是教材之外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整理和复习”、数学比赛、实践活动。这些内容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而设置,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
学段间的知识衔接:
1、《负数》的教学:
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也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2、《百分数(二)》的教学:
百分数是分数教学的拓展。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进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是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会觉得很困难。到了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始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对于百分数的教学,都在六年级进行,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册百分数的内容包括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解决问题等。下册中主要是百分数的应用,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1、两者的联系: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两者的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的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②写法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加上“%”; 而分数一般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③表现形式不同: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并且用百分号表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百分数不能约分。分数的表现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④应用范围也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而分数常常在计算、测量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3、《比例》的教学: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首先它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其次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中学理科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比例知识。通过对正、反比例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为中学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4、《圆柱与圆锥》的教学
《圆柱与圆锥》属于图形与几何范畴。现在的教材,在图形的认识当中,是先讲立体,后讲平面,再回到立体。但这两次讲立体层次不同,第一学段要求辨认,到第二学段要求是认识,呈现的是 “ 体-形-体 ” 的混合螺旋编排结构。
第一学段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像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图形,从整体到局部的安排,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学段要求“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等,这些要求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圆柱与圆锥》是第二学段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内容包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2、教师自制的教学PPT,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库、教育网资源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http://www.pep.com.cn)的资源。
3、学校周边的银行;家长帮助制作、准备的学具。
二、教/学方法
1、结合我校开展的“博思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前置性作业的探究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学习的困惑,把握生成,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2、利用前置性作业,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互学、反馈提升、拓展应用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并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下面从四大方面进行阐述。
1、数与代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2、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我注重知识间的整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起来,结合我校的“博思课堂”’设计了一节整理复习课。
《圆柱与圆锥》知识整理前置性作业
研究内容 |
我的整理 |
我的提醒 |
圆柱 |
|
|
圆锥 |
|
|
通过前置性的整理,课堂上交流、展示,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复习,从而也便于比较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堂中再通过开放式的练习,使知识得以灵活运用。
自由空间 挑战我更行
仔细观察这根木头,结合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以及我们的生活实际,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看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出示学生的前置作业)
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4、综合与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教材上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外,根据学习内容又增加了两次数学实践活动,一次是“小小理财家”实践活动,学生在学完百分数的知识后,利用利率与生活中的百分数,为自己的家庭合理理财,采用怎样的存款方式最合算,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另一次是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学生通过画图、展评、交流,评比出优秀的作品,目的是鼓励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在进行“思维导图”制作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结构与联系。比如在整理“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时,先整理圆柱知识,从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的体积三方面归纳概括;然后圆锥知识,从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学生有了知识结构图,整理起来就容易的多。(需不需要出示“思维导图”)
课程评价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表现(10分)+实践活动(6分)+作业表现(4分)
评价内容 |
评价要素 |
评价标准 |
课堂表现 (10分) |
学习习惯 |
根据听课、发言、思考问题及参与活动等情况分为三个等级:5分、4分、3分。 |
合作意识 |
小组交流时是否主动与人讨论:5分、4分、3分。 |
|
数学实践活动表现(6分) |
小小理财家 |
根据自制方案的利益最大化:3分、2分、1分 |
思维导图 |
知识整理的条理性、全面性:3分、2分、1分 |
|
作业表现(4分) |
态度、质量 |
根据完成作业是否及时,态度是否认真,作业的质量和纠错情况分为四个等级:4分、3分、2分、1分 |
说明:两次实践活动的评价者为教师和学生,其余过程性评价的评价者都为老师。 |
二、期末考试成绩(80分)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得分按8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三、学期总评成绩;
共分为四个等级:优(≥95分)、良(85~94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60分)
说明:根据学生的最后得分,按结果呈现的四个等级进行等级评定,并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中。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