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教师善教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3-04-23 16:02:47   来源:黄河路小学    浏览:

教师善教是关键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李娟

    教与学的矛盾,教师是主要方面,只有教师乐教,才有学生乐学,这是前提。只有教师善教,才有学生善学、会学,这是关键。正所谓“师高弟子强”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一万零五十名青少年学生学习兴趣作过专题研究。这一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喜欢某一学科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教师课讲得好。实践证明:那些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因地置宜地采用切实可行教法的教师总能吸引学生,成功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作法是值得我们细加体会和灵活运用的。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当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后,就能自学地产生间接、长远的学习动机。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也能总结经验教训,始终对学习保持持久、稳定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需要老师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各种生动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了解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逐步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祖国古今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取得的成就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好数学、报效祖国的志向。如介绍一一千四百多年前,祖冲之就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当时世界独一无二);华罗庚的“华氏定理”;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张广厚在函数论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法》、《九章算术》等。让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数学史,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对数学形成稳定而深刻的兴趣。

(二)充分施展数学的魅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它的应用价值,逻辑美、科学美等等令人着迷。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这样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生产建设中,如果在教学中加以恰当揭示,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直接应用的,教师可对学生说明这部分知识是将来应用于哪些生产、生活、科学哪些方面必备的基础。能直接运用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的机会。例如:学过比例尺后,根据地图,大致计算不同两地的距离,也可计算自己的住处与某处的距离。学过求占地面积的知识后,实地测量学校教学楼占地面积。学过统计图后,组织学生收集一段时间的气温数据,绘制天气情况统计图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恰当运用数学、符号、线段、教具、语言等因素体现数学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简洁、奇异等美的意境。例如:求7515的和,列式为15×75。立方体的体积公式Va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轴对称图形,乘法交换律a×bb×a则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判断、推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体现了数学的逻辑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则体现了数学的奇异美。将这些美适宜地显示,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到上数学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就会充满兴趣,情绪高涨地投入学习和思考。

    (三)创设情境,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照本宣科的教法单调、枯燥、只能导致学生毫无兴趣。甚至厌烦数学。只有根据知识特点,选择和设计生动有趣,新颖多变的教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故事激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象。将数学融于故事之中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片森林里住着300只猴子。有一年秋天,桃子熟了,这群小猴一起去摘桃。他们有的在树上摇,有的在树下捡,一会儿功夫采摘了7000个桃。怎么分呢?老猴抓耳挠腮犯了难。一只狡猾的狐狸正好经过,它眼睛咕睩一转,笑着说:“这好办,我来帮你分。”狐狸一边说一边拿笔在纸上算给猴子们看:“7000除以300231。也就是你们每一位分23个桃子,至于余下的1个就作为对我的酬劳吧!”众猴觉得很公平,纷纷上前拿走属于自己的23个桃,准备离去。忽然,一只聪明的小猴大声说:“别急,狐狸把我们骗了,大家千万别上当!”老师讲到这里,便停住了。他面带神秘地问学生“为什么小猴说狐狸把我们骗了。”在学生满腹疑问中,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最后让学生明确7000除以300商是23,但余数是100而不是1。这样的故事情节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巧妙地设置悬念和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是小学生一个心理特点。只要教师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将学生带入急于想知道结果的境地,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悬念,“你知道4÷7的商中,小数点后面第103位上的数是几吗?”学生从惊讶中产生悬念,兴致勃勃地学习新知。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的东西,能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越加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由学生来考老师:请学生偷偷写一个数,先算一算能否被3整除。然后报出这个数,由老师立刻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兴趣高涨地给老师出题。而老师迅速而正确的判断,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探求究竟的心情全身投入学习之中。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   题开始的。”围绕学习内容,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某种矛盾冲突(新旧知识间)的展示,将学生引入“心未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非境地,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中恰恰充满着矛盾,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上是不断“揭示(呈现)矛盾—分析与研究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老师要善加利用,紧紧抓住矛盾,精心设计问题,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问题:“小英今年7岁,但小英的哥哥小刚直到现在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小刚今年多少岁吗?”初看这似乎违背常理,让学生产生怎么会有这等事之感。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兴趣倍增地投入解题分析中,很好地突破了学生不易记住闰年二月份是二十九天的教学难点。

    适当穿插游戏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学生会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不仅得到发展,还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为了加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以及不同算法的相互联系,教师设计了“小猫钓鱼”的游戏:教师先出示应用题,绘声绘色地描述游戏情景。小猫先从河里钓起来8条鱼,又从河钓起来5条鱼,那么小猫一共从河里钓起多少条鱼呢,然后在黑板上贴出写有不同算式的小鱼(吹塑纸做成)让学生戴上小猫头饰选鱼,并说一说自己怎么想的,剩下几条鱼为什么不选。活泼可爱的小猫头

饰,生动鲜明的小鱼模型,使学生置身于富有童话情趣的游戏情景之中,争先恐后地上台选鱼,集中注意地听,想解法,将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巧妙设计练习                                                                适当的练习是巩固和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一定要注意避免单一重复练习,设计的练习力求“新”“奇”“异”。爱迪生说“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遵循以奇汲起好奇心,以奇激起求知欲的规律,设计具有奇异性的练习,是许多优秀教师的法宝。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圆的周长”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如图小明和小刚步行,小明沿最大的圆走一圈,小刚则沿两个小圆走一圈。试问谁走得远?生动有趣的图示和奇特有趣的情节立即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大家各抒已见,最终以计算见分晓。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周长计算公式,更使学生明白:仅凭眼睛看,有时是不准确的,还要以计算加以判断。除了这样的练习,依据儿童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以竞争的方式进行动静结合的练习也是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开展质疑提问竞赛,抢答比赛,口算比赛和多种解法求佳、求异竞赛等等。

    恰当运用幽默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虽然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但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仍然是比较费劲的。为避免学生畏难而厌学,老师要在充分驾驭教材基础上,力求用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教法激起学习兴趣,使其轻松愉悦地学习,运用幽默,便是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幽默通过风趣语言,形象比喻,贴切的动作,使学生在笑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笔者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时,发现一些学生因粗心大意,没细加分析而造成的一些错误。如:一个人身高150毫米,一支铅笔长2米……于是在复习课上有意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一进教室便非常兴奋地说,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众学生满头雾水,一脸疑惑)老师又说:因为在你们作业本上有重大的科学发现:有的同学发现了新型人种,还有的同学发明了巨型钢笔(学生更加迷惑不解)请你们看吧,一个人身高150毫米,老师边说边拿来出卡通小人玩具动作夸张地演示“这不是新型人种吗?”(众学生开怀大笑)“请你们再看看一支铅笔长2米(辅以张开两臂以示其长的动作)”唔,这铅笔不仅可以写字,还可以当棒使,作防身武器,一举两得,只是书包就放不下了!”(众生更乐不可支),谈到这里,教师表情严肃地说:在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和铅笔吗?”众生笑答“没有”,老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定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切不可再闹同类笑话,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下一篇:《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