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

社交恐惧症的咨询

发布时间:2011-06-22 12:51:54   来源:教导处    浏览:

 

1)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出发点是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识,如在与人谈话时,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会因紧张不知该说些什么,此时患者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而导致社交的失败,由此更加感到紧张不安。认知疗法就是要改变这种想法,引导患者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问题,比如把过错推给对方,"为什么是我的过错?大家都是学生,水平差不多,即使有错很正常"!“我不会影响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样,患者的紧张情绪会自然得到缓解。

  

  (2)运用质疑式提问直面担心的结果

  患者之所以不敢与人交往,就是因为恐惧。恐惧什么,结果会怎么样?他们不会再往下想,也就一直回避交往。咨询员通过质疑式提问让患者思考可能面对的结果。

  如:“如果交往会怎么样?”

  患者:恐惧

咨询员:恐惧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患者:紧张,害怕,心跳加快;

  咨询员:能忍受吗?

  患者:可以。

  通过这一过程使患者认识到:交往的结果只是恐惧而已,而且自己也经历过,能够忍受,况且,最恐惧的感觉已经过去,现在已经好多了,更不怕了。现在在做心理辅导,已经掌握了对付恐惧的方法。即使恐惧出现,用方法来消除,能缩短恐惧的时间,减轻自己的压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自我对话法

  

  咨询员运用认知疗法解释的道理都需要患者通过自我对话来改变固有的想法,这样才能减轻恐惧和心中的压力。恐惧症患者的担心很多,大多数想法是不合理的,首先把这些担心和不合理的想法找出来,然后一一通过自我对话来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想法。

  他们常有的担心和不合理想法有:

  不敢与人交往;

  担心说话出错;

  担心别人注视自己;

  担心自己的余光会看到别人;

  担心自己影响别人。

  

  自我对话举例;

  担心别人注视自己

  自我对话: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没有;有危害吗?不但有,危害还大呢,它使自己每天处于担心之中,不敢交往,分散注意力,影响心情,耽误学习。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停止担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实际上,每个人走在路上,都在想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去想你。也没有人在看你,除非你特别奇特或与众不同,或者2米多高,或者奇装异服,自己敲锣打鼓要别人看等等。这些条件自己都不具备。即使走在对面互相注视,也是走路安全的需要,正常的反应,谁也不会专门去注意你的。想想自己,走在路上你是否都在操他人的心?答案是否定的。

  担心自己的余光会看到别人

  自我对话:余光会看到别人,这是一个人具有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的范围比较好,应该高兴才对;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个能力,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课边注意全体学生的听课情绪还要关注教学进程;司机如果没有注意分配能力直接危及人的生命。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自己总是担心余光会看到别人并为此恐惧,是因为把正常的问题看做不正常了。明白了这些道理,并知道自己的心理品质——注意分配能力还不错,症状自然就减轻了。

  (4)顺其自然法

  

   恐惧症不敢与他人交往,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顾虑太多。所以更加不敢交往。为了改变这一点,要求患者采用森田疗法中的“不予理睬”“顺其自然”法。具体做法是:当自己想交往又开始担心和恐惧时,提醒自己:管它呢,随它去吧!无所谓,带着症状生活,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上。当改变想法不过多关注症状时,就会发现交往中恐惧的症状果然减轻、次数也减少了。

  

  (5)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就是让人反复接触引起恐惧的刺激,使其逐步适应,进而消除恐惧感。社交恐惧症患者主要特征之一是回避行为明显。回避行为表面上暂时减轻了心中的恐惧,实际上一旦面对社交的场合,这种恐惧感会加强。因此,使患者减轻症状的根本方法就是让患者反复接触引起恐惧的刺激,使其逐步适应。运用满灌疗法同时伴随着自我对话法、放松疗法等配合使用。

  

   (6)系统脱敏法

  一般做法是:先用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存在、逐渐适应,最后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也就是说,引导患者先与家人、熟悉信任的同学接触和交往,从12个人逐渐增加人数,从与同学交往逐渐外出和他人交往等一步步地引导脱敏,并通过奖励、表扬使其巩固。系统脱敏法通常在心理专家协助下进行。

  

  

  (7)掌握社交的知识和技能

  许多社交焦虑症患者缺乏交往的知识和技巧,也是使他们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心理专家应指导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及早克服症状。

  (8)完善自己的性格

  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较内向,心理专家应提醒他们注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体育文艺等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实际过程中,逐渐去掉羞怯、恐惧感,培养自己开朗、乐观、豁达的性格。

 恐惧症患者患病时间虽长,但是经过系统的心理辅导,可逐渐好转和痊愈。

  

  父母和教师往往缺乏识别学生早期问题行为的能力。更忽视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建议父母和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反复出现的恐惧或回避行为,要及早干预,并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从小到成年,一个人只有经常与同龄人相处,人格的健全成长才有保证。学生只有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独立而不依赖他人,学会交往的技巧。

0

上一篇:社交恐惧原因
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