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师德师风 >
师德师风

爱,教育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0-05-09 22:30:45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间, 我从教已经十余个年头了。回首走过的这段人生路,不禁思绪澎湃……。十余年,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或许它是短暂的,但它给予我的却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亦没有跌宕起伏的经历,但却平凡而美丽;忙碌而充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记得毕业第一年,第一次怯怯地站上讲台,同时感触到几十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间,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我,一个涉世未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的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真正体验到了教师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 我苦恼过,迷惘过,但却从未动摇过,退却过,放弃过。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自己一定能为孩子们的天空添抹一簇缤纷。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最大的乐趣。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教师的热爱是学生进步向上的动力,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尤其是学困生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冷落,这往往使他们失望,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以自己赤诚的爱去温暖后进生的心,才能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从教师的关怀中获得信息,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学得更好。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差,只对英语感兴趣,班主任问他原因,他只简单的说了一句:“英语老师很好。”是的,这个学生刚入班时是倒数名次,我只是找他谈了几次心,说了几句很温和的话,拍了拍他的肩膀,摸了摸他的头,他就从中感受到了我的关心与爱,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心都很敏感,都要我们小心的呵护。

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关爱每位学生。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决不是好老师,学生们也决不会欢迎他。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我在一本书上看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花了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他付出的是执着和真爱。

当然,对学生宽容赏识也是一种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段育人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后,责令其到办公室。陶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抓住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取“赏识”的策略,宽容学生,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悟出了教育的真谛,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遗憾的是在“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斥责、惩罚总是那么理直气壮。希望孩子进步快,总批评慢;希望细心,总训斥粗心;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是的,这也是教师家长的爱。教育的本质是爱,更要会爱,不讲究方式,纵然用心良苦,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但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人性中本质的渴求,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陶行知先生是最会赏识孩子的,他把“小孩子”当作“小小研究生”,推崇为“小先生”,强调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理解儿童的心理,相信儿童的能力。对于孩子,老师的赏识、信任,能促使他们产生内驱力,促进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争取成功。

一、用“放大镜”去寻找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每名学生都有上进心,只不过因种种原因,尤其是看重成绩的今天,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看成“累赘”,视其为“不可救药”的人,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他们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不思上进。在实施新课标、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他们表现出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看到并进行鼓励,使他们能扬起理想的风帆,不断取得进步。在课堂上,我使用较多的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像“great!”“you can do well。”try again”“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我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我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六年级一个女生,英语表达能力很差,但很会画画。在办英语手抄报时,她就帮助班里的学生设计画面,大家都很喜欢她.

三、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或教师往往以较高的标准要求孩子,只看到分数,而忽视能力习惯的培养。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 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这就是中国的“食指”教育和外国的“拇指”教育。其实我们在看到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小朋友,他很聪明,但也很调皮。在他的眼里,同学不喜欢他,老师不喜欢他,爸爸、妈妈也不喜欢他,因此他想方设法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小朋友,一味地说教并起不了什么作用。当他朗读课文比较流利时,我说:“你今天读得简直比梦梦还好,不仅发音准确,而且还有感情,给你加一颗朗读星。”就这么一次,他变成了好学而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坚信学生“行”。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四个字。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是把相信学生放在首位。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对超常儿童有研究的外国专家到我国一所学校考察,一位老师说:“您能否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随意指点起来:“你、你、你……”。此后,老师、家长、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并询问:“那几个孩子情况怎样?”老师道:“好极了,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经您一点,全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判断如此准确?”专家微笑道:“没什么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顿时目瞪口呆。这个故事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

0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下一篇:以德治班 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