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走近名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发布时间:2010-05-09 22:53:45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霍懋征:  做像母亲那样的好老师

    霍懋征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她的母亲是一位深受学生敬爱的中学老师。母亲与学生之间那种深厚的师生情谊,令霍懋征自幼就对将来成为一位好教师充满了向往。

    1943年,霍懋征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作为多次获得奖学金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本来可以留校工作,但她选择了到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一名小学老师。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历了共和国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在小学的校园里和课堂上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1956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周总理握着她的手,称她为国宝。后来,教育部要调她去工作,她答应只能借调;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她当编辑,她不去,只承担了教材的编审工作;全国妇联、北京妇联等单位都邀请她任职,但她最终都没有离开孩子和小学课堂。
 
霍懋征:用爱成就事业 

    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19626月,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19666月,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13岁的儿子被人扎死,15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

    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当记者问起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霍懋征的座右铭。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高干子女和普通市民的孩子兼收的学校。霍懋征一视同仁,而且把爱更多地倾注在那些基础较差的淘气的学生身上,以及那些贫困的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病了,她带着去看病求医,为学生买药、送饭;学生家庭有困难,她就自己掏钱为学生买午餐;学生踢足球,没有鞋穿,她在比赛前夕为同学送去短裤、球鞋;学生的父母因公调外地工作,她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食宿……一个名叫何永山的男孩,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只要外宾来校参观,就得派专人看管,学校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霍懋征对校长说:把他交给我。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还要一辈子做人呢!把何永山领回班后,她仔细分析这个孩子的长处,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在霍懋征的关心和感召下,何永山课上不随便说话了,课下也不胡闹了,上课的老师们都夸他变好了。

    霍懋征主张对学生要坚持做到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期待着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让霍懋征深受启发,随后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向学生提出了10点要求: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霍懋征认为,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以身作则;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老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忽视不得。

    教学几十年,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遇到一些淘气的学生惹她生气,她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自己冷静下来再解决。她说:教师向学生发火,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对学生要严格,但不是严厉。

0

上一篇:走近名家-----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下一篇:拼音教学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