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不负梦
——赴山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王建利
3月19日,我们一行百余人,在李伯勇局长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走进心中的圣地——山东师范大学,聆听专家的指导,接受心灵的洗礼。一周的学习虽然短暂,但专家的引领与指导让我对课程建设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备课的过程就是学科建设的过程
徐继存教授对课程建设的独到见解,让我耳目一新。徐教授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形象的分为三个层面,客观主义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没有自我理解的维度,没有价值的引导,没有情感的理解,只是在向学生呈现自己的言语,自己的理解;主观主义教学则是教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把教师的个体经验无限放大;更可怕的是情绪主义教学,教学内容随着老师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回想自己的课堂,不禁有些惭愧,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我的课堂中或多或少都有体现。徐继存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一个教师要有自己鲜明的立场,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方法和技巧不能对教学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扩展内容,建立体系化和程序化的课程内容,这种课程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看到别的地方哪个方法好,我们就拿过来为我所用,我们学习的东西越多,我们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就越重。我们习惯了做加法,却不知道有时候减法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徐教授说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连自己的教材都教不明白,却着急的让学生不断学习新方法,根本没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课程建设也是如此,为了整合而整合,把课程建设独立于教材之外,很多老师都在抱怨不知道咋整合?我们撇下自己的语文课本,离开自己的教学阵地,去搜集一些另外的资料强加到文本中,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我以前也一直认为课程建设,就是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材,有教材才能称之为课程建设。听了徐教授的讲座,我们明白了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守好自己的阵地,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中进行拓展、创新,我们的课程建设才不会偏离轨道。
关注课题研究的过程
曾继耘教授以《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策略》为主题,从“为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设计研究”“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呈现研究”四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方法的指导。曾教授提出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四大误区”让我听后颇有感触。
误区一:没有必要搞课题研究吗?我只是做实际工作的人,学校怎么布置我就怎么做,用不着费神去思考、去研究。教育情境的不可复制性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教师劳动的探究性。曾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误区二:课题研究不神秘!“作文”我都写不来,还能研究吗?研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事情,跟我们无关。一直以来,我就曾陷入这个误区,总认为搞科研其实并不是我们普通教师的事。曾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做控制性强的实验、调查是做研究,做日常观察也是做研究,做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是做研究,做旨在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校本小课题也是做研究。写专著、学术论文是做研究,写教育教学随笔、感悟、个案分析也是做研究……这其实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做了一个研究内容介定。讲座中,曾教授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我明白了课题研究不神秘!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学校,也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我自己也参与过多个课题的研究,大多时候,是主持人让做什么,我才做什么,结题的时候比葫芦画瓢,为了研究而研究……曾教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
1、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教师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一线教师就要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教研促教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宋道晔老师和她的工作室成员,三年发表300篇的文章,我想这就是教科研的魅力。
2、关注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课题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导致我们的工作效率不高。做课题研究就能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在教学中也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这些问题大都因为繁忙的教学工作不了了之,有的虽然引起了自己的重视,但也秉承拿来主义,把别人好的经验或方法借鉴过来,稍有改善,就没有长久的坚持下去。曾教授在报告中也提到教师做课题时“关注两头 忽视中间”的现象,开题和结题的时候用心准备资料,却忽略了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也就流于形式,达不到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需要。
3、进行课题研究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不负青春不负梦想
在七天的培训中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20岁参加工作,1993年起主持“低年级作文起步成篇”教改实验,96年实验报告在《山东教育》杂志发表,并获山东省“红霞杯”改革开放20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01年课题通过市级鉴定,02年9月获省教学成果奖,03年主编实验配套教材《小学生快乐读写》十二册。06年主持省重点课题小学“三三九快乐作文”教改实验,08年1月《山东教育》杂志专版作了介绍。
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04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人选,并先后荣获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滨城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这个人就是宋道晔。宋老师在报告中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我的成长就是靠不停地问,教学中遇到了困惑,我问,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我问……然后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语用主题”“单元包”“贴画作文”……一个个新鲜的名词不时撞击着我的心灵,宋道晔老师将习作教学当作一个终身课题来研究,一直坚持了24年,从一个普通教师,优秀的教研员到齐鲁名师,她从未放弃过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研究, “小学低段 “双重点”语文课程改革” “‘主题式’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一项项教科研成果,无不浸透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宋道晔老师的讲座,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指引了我们习作教学的方向。想起自己以前的作文课堂,虽有很多新的想法,但总是不能坚持,上课也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过整体规划,只是依靠教科书,依靠自己的想法,今天写下这个,明天写下那个,从未考虑过,要为自己的作文教学做个规划,更别说明确每个学段,每个写作任务的目标。宋老师的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引领学生写作的门。作文主题的序列化教学不光帮我们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细化,更使学生能顺利达到各项写作能力指标。“单元包”的整合设计,明确了每一节课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双向目标,通过对教材中作文训练点的序列化研究,让作文教学不再迷茫。
总之,在一周的学习中,我聆听专家指导,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生活化”作文教学为切入点,借鉴宋道晔老师序列化作文教学中的做法,扎实上好每一节作文课,让我的学生也爱上写作。
上一篇:深耕细作 点面并行 ——赴山东学习课程建设的报告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