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校联系 > 家长学校 >
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也要讲和谐

发布时间:2017-07-11 22:41:00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父母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母爱是世间最圣洁的感情。全世界的母亲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子女,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们倾其所有。子女的每一步成长,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浸透了母亲的汗水和心血。中国的母亲有“温柔贤惠,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了家庭和孩子可以牺牲自己一切”的高贵品德。

  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一些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爱包办,永远以别人为标杆,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中国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

  坦率说,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母爱确有不同理解,我们不认为文中所说的“中国妈妈”能代表所有中国的母亲,我们坚持认为中国母亲是最有爱心、最有责任感的好妈妈。可是,我们不能否认,由于我国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格外受到呵护。不少母亲在为儿女无私奉献的同时,可能并不知道,过度的爱,对孩子成长成材并非有利。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根基,孩子的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经常思考,中国式家庭教育有没有误区,应该怎样进行调整和改进?父母怎样爱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5月7日上午,我报与人民网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了三名专家,对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号脉问诊。现将座谈会记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专家:

r m  赵忠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吴安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    

  与传统的家庭教育相比,现在中国家庭教育更加民主、开放,内容也丰富了;过去父母教育孩子是为了光宗耀祖,现在则更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希望孩子将来生活得比自己幸福

  主持人:我们先讨论一下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孙宏艳:在科技和社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家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父母与孩子,过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现在常常需要互相学习。比如现代科技知识,很多时候,孩子比父母掌握更快。第二,亲子关系向民主平等方向发展。过去是孩子听家长说话,现在是孩子跟家长对话。第三,现在的教育方法更开放,父母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引用外界一些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第四,现在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过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自发的,现在从自发变成了自觉。 

  吴安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教儿童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做事等等。如今的家庭教育开放了、民主了,内容也丰富了。现在的家长更重视培养孩子的才艺、知识,不惜在经济、精力上全方位投入,但好像很少有家长认真教孩子怎么做人。传统家庭教育在今天的失落点就在这里。

  赵忠心:现在的家庭教育和传统家庭教育相比,首先是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过去教育孩子是为了光宗耀祖,现在是为了孩子生活得比自己幸福。过去的教育模式比较封闭,现在的社会开放了,家长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孩子。还有,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中国家庭里,父与子是人身依附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注意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能够与子女平等对话。    

  和谐,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父母的适当期望会转化为子女的成就动机,如果过度了,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压力

  主持人:我注意到,很多网友指出,“中国妈妈”在美国成为贬义词,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美两国教育孩子方式上的差异。那么,现在中国式家庭教育和国外相比有哪些特点?存在什么误区?

  吴安春:我们的家长现在有很多困惑和误区。一、教育责任不明。孩子进了学校,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老师,结果孩子在学校里遇到困难、出了问题,家长一无所知。二、隔代教育差异。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管教。隔代的疼爱和父母的亲子教育差异很大。如果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肯定是有很大问题的。三、教育方法缺失。很多家长不懂得用什么方法走进孩子的心里,如何跟孩子交谈。四、忽视全面发展。只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忽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关怀能力。五、以成败论英雄。只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其实一个人能够成功,往往就在于经得起失败,不断战胜、超越自我。

  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三年做中日韩美四个国家高中生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后依次是美国、韩国、日本。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重智力轻德育,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现象。我们在国内的调查也显示,父母最关注的是成绩。 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一定要在前15名。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期望会转化为子女的成就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努力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但如果过度了,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压力,反而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使他们对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爱缺乏信心及亲近感。很多中学生说,自己的压力主要来自家长,所以他们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和父母聊天。

  有时,中国父母给孩子的爱是带有条件的。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有46.1%的高中生是因为考试成绩好,或者表现优秀,父母给他一些奖励,比别的国家都高。父母经常使用这样的刺激方式,就会让孩子觉得:“我表现好,父母就会爱我,表现不好,父母就不爱我了。”

  还有一点,中国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去国外旅游,常常看到很小的小孩自己背个小包走路,妈妈在旁边,有时会等他,但不会抱他,也不会帮他拿东西。咱们这里,经常是家长拿着大包小包,满头大汗,孩子还在旁边埋怨。

  赵忠心:我个人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一个问题是不和谐,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模式等表现出不和谐。我归纳为八个方面:第一,重智轻德;第二,重视知识,忽视能力;第三,重视书本知识,忽视生活常识;第四,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五,重视灌输,轻视自学;第六,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第七,重视营养,忽视锻炼;第八,重视特长,忽视全面发展。我们的家庭教育实际就是片面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在智力发展或者是某些方面可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缺乏发展的后劲。从下一代来看,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素质就高;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素质就低。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常常缺位。孩子只有在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的家庭里生活才是最好的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留言,“中国爸爸难道没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吗?别用中国妈妈来当垫背的。”我也认为,老是指责“中国妈妈”不够公平,现实情况是“中国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常常缺位。

  赵忠心:我经常跟一些家长接触,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家庭里面培养教育孩子的任务,基本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责任重大也很辛苦,受到的抱怨还多,这很冤枉。爸爸不太参与孩子的教育有多种原因。有的爸爸确实很忙,顾不上。中国传统的习惯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但也有一些妈妈垄断了对孩子的教育,不许爸爸参与。有些家庭,因为妈妈不断给孩子加压,爸爸就暗地给孩子减负。正常的家庭教育,父亲是不能缺席的。

  说句公道话,妈妈对孩子包办比较多,要求比较高,好攀比,这也不是妈妈愿意做的,我想跟社会环境有关系。我们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人们的普遍需求,造成竞争很激烈。所以不能老抱怨家长,我们要共同努力,改变目前教育相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现状。

  孙宏艳:我觉得,作为一个家庭来说,要有一种均衡的教育模式。可以说全世界都是这样,母亲承担了管教孩子的主要责任,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但父亲的位置也不能让出来,孩子要学习男人女人怎么样在社会上生存,怎么样跟别人交往。如果父教一直缺席,对孩子的人格、心理健康等影响非常大。我们去年做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调查,问孩子如果你有了烦恼最愿意跟谁说,中国的父亲排在网友后面,出现这种情况跟父教缺席有关。孩子只有在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的家庭里面生活才是最好的。父亲要跟孩子多交流,孩子从父亲、母亲身上能学到不同的东西,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家长要端正心态,家庭教育要以孩子为本,对孩子进行和谐的教育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留言,“孩子教育问题的确是大事,我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他能懂事,不要太任性,但是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希望在座的专家开一些“药方”,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调整和改进? 

  赵忠心: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家长的心态问题。我们看到,很多普通农民家庭培养出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作为父母,他们自己没有很高的学识,也没有逼着孩子去学习,可见家长的心态比学识更重要。目前一些家长的心态比较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忽略孩子长远发展。具体表现:一个是着急,从孩子一出生就搞超前教育;另一个是攀比,专门跟好孩子比,越比越着急,越比越泄气;再一个是要求过高,超越了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

  吴安春:我觉得家长盲目攀比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己孩子不了解。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潜质,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

  孙宏艳:我觉得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权利。我们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调查就发现,美国的父母在决定孩子是否参加兴趣班、升学或者是选择学校这些重大事件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中国孩子只是在购买个人生活用品、外出旅游等一些具体的小事上可以拿主意。从尊重儿童角度来讲,有关孩子个人学习和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父母要给孩子参与抉择的机会,让他发表意见,这是教育的过程。我们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都不用你管”。如果什么都是父母包办代替了,家长的期望很难实现。

  另外,父母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能技巧。有专家提出“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父母跟孩子关系非常好的时候,引导他就比较容易。还有,就是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经常给予赞扬和鼓励,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

  赵忠心:我给家长提三个建议。第一,家庭教育要坚持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 第二,对孩子进行和谐的教育,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第三,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情绪。我想一个人要能够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远。

0

上一篇: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
下一篇:黄河路小学2009年冬学段家长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