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生本教育的理念

发布时间:2014-05-05 15:40:24   来源:黄河路小学    浏览:

                            

                                                               三语组   王佩霞

生本教育的理念最初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率先提出并主持开展的,目前正在进行的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及教育均衡研究,便是生本教育这一理念的衍生课题。由此可见,如何正确的实施生本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的理解生本教育,认清其现实意义,正确把握其实践方法,已经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有论者指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这种观点清晰的表明了生本教育在方法论上与原先的教育方式有着根本的差异。但是,这还不是生本教育最本质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给出过富有见地的理解——“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这确实是对生本教育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生本教育、理解生本教育、实施生本教育阐明了道路。
     
具体到各个层面,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但是生本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尽量克服客观情况带来的困难,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而以生命为本,则要求将学生作为具有个性的来对待,改正过去将学生视为未长大的成人的错误观念。了解学生特有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在这个意义上,生本教育是让学生能够展现其生命潜能的教育。以生动为本,顾名思义,是要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发的热爱学习,喜欢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对长久以来的填鸭式教育是一种很好的纠正,学生只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才能把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任何强迫式的教育只能带来一时的利益,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一生。以生长为本,旨在让学生找到适合其生长与发展的方式,教师就好比是园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修剪、调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像小花小树那样健康茁壮的成长。这便是生本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与理解的重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准确的把握生本教育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实施生本教育,将之付诸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实施生本教育的意义
     
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很多学校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迷失了教育的根本目标,错误的将高考视为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偏差,学生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不是被塑造,而是被改造”——这是指教育工作者不顾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天赋,强制性的使其接受教师的价值观念,将升学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这种教育模式大大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得众多学生如同流水线上生产的商品一般,毫无个性可言。从微观层面来说,这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从宏观层面来说,这对我们民族、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是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教育部才将生本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们不止一次的从报纸上或者电视新闻上看到,学生每天直到深夜才能完成作业,教师抓紧分分秒秒给学生补课,家长不惜代价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这就是我们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缩影,学生身心饱受折磨,教师为了分数埋头苦教,家长为了高分焦躁万分。很多得到高分的学生失去了童真,也失去了真正的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频频发生。教育越来越成为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负担,这显然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局面,这也不应该是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
   
在此种情况下,生本教育理念的出现显得尤为及时。它解放了束缚在学生身上的枷锁,使得学生们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收获,提高能力。它也让教师们认清了教育的意义所在,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使得教师们可以运用更灵活的手段、更多样的方式,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们因此也可以宽慰地看到孩子健康成长,不必担心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凡此种种便是提倡生本教育的意义所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关键还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这一点也正是生本教育的核心所在。
   
三、实施生本教育的手段
     
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角色。在生本教育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与学习,而不再是为了教师更方便的执行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对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角色转变的顺利完成。比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在这计划中,所有的学生被无差别对待。这种把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而非具有个性的个体之集合的做法,对于某些性格特殊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教师们在做到有教无类的同时,还应当因材施教。对于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他人的关怀,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感受到集体的温馨,从而变得开朗乐观。某些学生可能在奥数、音乐或者体育方面有所特长,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在一视同仁的口号下忽视他们。或许就因为教师们的一句鼓励,这些学生就可能在他们擅长的方面做出巨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且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旧有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聆听与记录。这就好比把学生作为一个容器,教师不停往其中填塞各种东西,这不符合生本教育的主旨与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教师与学生处于对立的位置,其相互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不良关系。而生本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同时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伙伴,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取消讲台的设置。教师站在讲台之上,给学生以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如取消讲台,将教师的座位安排在教室中央,学生以教师为圆心,围成一个个圆环。这样,教师就真正来到了学生中间,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这种做法可以在心理上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程度,使得他们减少对教师的畏惧感与依赖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引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中、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人格与完善的道德素养。新的时代给教育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唯有深入学习并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从而为我们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血液。

0

上一篇:语文教师论文 将“读”进行到底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