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校联系 > 家长沙龙 >
家长沙龙

家教材料——青春期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4-04-22 09:00:13   来源:黄河路小学    浏览:

 

青春期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春节长假之后,季节变换之时,为心理疾病多发时段。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处于情绪冲动、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预警干预。特推荐此学习材料:
一、学生心理危机多发时间及症状
    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很突然、很激烈,但在发生前会有一定的负性心理现象积聚或症状呈现。以下时间需特别注意:
1.每年春夏之际油菜花开之时。2.因各种原因导致情绪失控时。3.与同学、父母等发生严重人际(甚至肢体)冲突时。4.从外地(校)转学、因病住院或休学后复学、各学期开学或结束时。5.重大考试出现严重失败,或开始严重厌学、逃学,频繁出入网吧时。6.近期家庭(或学校)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时。7.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如性伤害、意外怀孕、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时。8.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如自杀)时。9.近期言行和情绪有异常表现(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或更加封闭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谈及与死相关的话题)时。10.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时。
二、重点心理预警对象
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心理困惑和危机时会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以下学生需特别注意:
1.个性内向者。2.个性暴躁易怒者。3.情感受挫、情绪失控者。4.优秀生初次重大考试失败者。5.网络成瘾者。6.五种类型家庭者(单亲型、个体暴发型、暴力专制型、溺爱型、犯罪型)。7.近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者、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者(原因同上)。8.有自虐自伤自残记录者。9.心理测试显现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10.患有心理障碍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
三、预警干预技术
    一般说来,对以上重点心理预警对象可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1.稳定情绪技术要点 
(1)倾听与理解。目标:以理解的心态接触重点预警学生,给予倾听和理解,并做适度回应,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2)增强安全感。目标:减少重点预警学生对当前和今后的不确定感,使其情绪稳定。 (3)适度的情绪释放。目标: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帮助重点预警学生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4)释疑解惑。目标:对于重点预警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5)实际协助。目标:给重点预警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协助他们调整和接受因灾难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6)重建支持系统。目标:帮助重点预警学生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7)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灾难后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帮助重点预警学生积极应对,恢复正常生活。
2.放松训练要点
    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分离反应(表现为: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放松技术。
3.心理咨询与辅导要点
    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减轻心理危机对重点预警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咨询与辅导。
(1)了解心理危机后的内心反应。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心理危机给重点预警学生带来的应激反应,并对此进行程度评估。引导重点预警学生说出在危机中的感受或体验,帮助重点预警学生明白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2)寻求社会支持网络。让重点预警学生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包括家人、同学、朋友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等)。强调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可以从外界得到帮助,有人关心他(她),可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安全感。(3)心理危机的应对方式。帮助重点预警学生思考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强化个人的应对能力,思考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重点预警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四、工作建议
    根据“积极辅导、预防为主”的原则和“及时发现、及时保护、及时干预、及时治疗(转介)”的工作方针,各地各校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全面了解排摸学生心理状况。各地各校要通过学生访谈、家校沟通、心理普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要重点关注情绪和行为有异常表现的学生,及时进入预警干预程序。
2.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地各校要通过主题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时调节学生因假后及季节变换等原因产生的各种心理不适。
0

上一篇:家长交流分享
下一篇:走合适路 做合格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