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

探索有生命活力的语文

发布时间:2013-10-23 10:40:53   来源:黄河路小学    浏览:

 

探索有生命活力的语文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参加中心校“教师素养大赛”的赛课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答辩,评委老师问我:你的教学风格是什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作为一个长期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跋涉的教师,我也曾经无数次地追问自己:我心目中的语文是什么样子?
现在就我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这节课,进一步回答这两个问题,同时也来谈谈我的语文教学观。
童年的语文
语文承载着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而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因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曾有这样的设计:
师:假如你是浅水洼里的小鱼,此时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谁来救救我呀!
生:我快要热死了!
生:我多想回到大海呀!
生:我多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呀!
……
师:假如你是被小男孩儿扔回大海的小鱼,你会对同伴们说什么?
生:幸亏一个小男孩儿救了我!
生:你不知道在浅水洼里有多难受!
生:伙伴们,咱们终于又见面了!
……
这是一个无限奇妙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鲜活灵动,绮丽多姿。当我们给了孩子飞翔的自由,他们就寻到了自己的乐园。
知识的语文
还记得自己在小学讲得第一节阅读课《画家与牧童》,当时评课的老师曾问过我一个问题:这节课你教会了学生什么?之后的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我都想着,这节课上下来,孩子们会有哪些收获,他们能学到什么?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不存大单纯的“工具性”,也不存大单纯的“人文性”,任何一次“技能”训练,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都“沾染着特定价值观的色泽,黏附着特定价值观。”这就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的极大的自由度。所以,不露痕迹地进行语文知识教育当是最理想的教育。
我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通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句子读出这种感受的?
生:略
师:老师也把这些句子找了出来,谁来读读。
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你感受到的是小鱼的可怜,你就用可怜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略
师:你读得真好!不仅带上了自己的感情,还把一些词语重读了,比如“用不了多久”,“甚至”、“蒸干”、“吸干”、“干死”,这样抓住重点词语读书可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都能用上。
……
这样既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情感交融,又于无形中渗透了方法的指导。
有爱的语文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的篇章,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孩子感受爱,珍惜爱,献出爱。
我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引导学生找出小男孩儿在乎小鱼的句子,或是一个动作一句话,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其背后所承载的感情。
片断一: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重读了“不停地”“用力地”)
师:请你也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我想采访你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生:感觉腰很酸。
生:手都没有力气了。
师:可是小男孩儿仍在——
生读句子。
师:多么用心,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儿啊!
……
片断二:
师:小男孩儿捡得鱼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略。
师:我们班有多少孩子?能用成百上千吗?
师:全校的所有班级的孩子加在一起才能用“成百上千”啊!这么多的鱼,小男孩明知捡不完,可他还在不停地——
生读: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有些幸运的小鱼儿可能被小男孩救起了,可是还有一些鱼仍在浅水洼里被太阳晒着,随时会有死亡的危险。这么多的鱼,小男孩儿一个人捡不完,你有什么好办法帮他吗?
生:我叫我的爸爸妈妈来。
生:我会叫我的小伙伴们来。
生:我叫沙滩上所有的人都来捡鱼扔鱼。
……
师:老师现在再问大家: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呢?
生:小鱼在乎。
师:你们在乎吗?
生:在乎。
师:我在乎吗?
生:在乎。
师: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挽救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一个生命。小男孩这样做了,小女孩儿这样做了,所有爱小鱼的人都这样做了,他们双手捧起的沉甸甸的东西,就是爱啊!(板书:一颗爱心)
有爱的人生是润泽的人生,有爱的语文是润泽的语文,只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人间有爱,我愿去无限的尝试。
生命的语文
常常听到一些专家说,语文课不能上成思品课,要有更多的语文味。我想我们在注重语文味的同时也不能画地为牢。若把很多人为限定的东西强加到教学中,课堂就不可能走向丰富和厚重。
师:我知道,你也像文中的小男孩儿一样会是个有爱心的人。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益的小动物,当他们受到伤害时,你会怎样做呢?
生:略
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每天清晨,当我们听到小鸟在歌唱,那有多好;每到河边,当我们看到小鱼在游戏,那有多好;每到之处,鲜花盛开,小草碧绿,那有多好;
生齐读:生命只有一次,小鱼在乎,小鸟在乎,花儿在乎,我也在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动物,珍惜生命吧!
关于爱,关于生命,一直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但是有了前面的铺垫,此刻孩子们已经能很好地和文本,和教师平等交流,在教师的随机点拨中,体现的是一种种浓浓的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因为它根植于文本而并不空洞。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翅膀,是课堂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只有兼备,课堂才能飞得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是课文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初读、有情感酝酿和储备,也需要激活形象,促进情感的形成和生发,还需要方法引领,才能促进朗读能力的持续发展。如果课堂上我能结合着指导性的评价和有效的方法引领,例如朗读时按照这样的方法:“读出理解的意思——进入人物的角色——进入想象的情景——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在脸上”。这样我想会有更多的同学朗读能力得以提高。
 
我希望我的课堂永远是灵动的,鲜活的,让孩子能体会到语文之美的,为此,我仍需要执著追求,不断反思,超越自我!
 
0

上一篇:《穷人》教学案例
下一篇: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