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苑风采 > 读书活动 >
读书活动

推荐莫言《蛙》

发布时间:2013-03-26 08:00:13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推荐莫言《蛙》
黄小二语组    琚卫锋
看这本书时,莫言还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当知道莫言因这本书而获奖时,觉得当初曾被吸引不是没有理由的。
单看题目,你是很难想象到莫言在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小狮子说,人跟蛙是同一祖先,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和蛙的卵子也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人类始祖叫女“娲”,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刚出生的婴儿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蛙”与“娲”同音,说明人类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个“蛙”,紧紧绾联着那个“娃”。蛙有着旺盛的生殖能力,犹如过去一个时期的民间。在提倡有人有世界的时代,“蛙声”随处可听可闻,忽然,同样因为某个自上而下的声音,嘹亮的啼哭戛然而止。莫言还通过其他许多情节、细节强化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为了计划生育将无数“娃”阻挡在人世大门之外的姑姑,在宣布退休那晚喝醉了,回家路上,误入一片洼地,被无数青蛙包围、袭击。“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这时候,蛙和娃,通过姑姑的幻觉,打通了内部联系。
一个身穿绿色小肚兜(肚兜上绣着一只青蛙)、头皮光溜溜犹如一块西瓜皮的孩子,率领着一群坐着轮椅、拄着双拐、前肢上缠着绷带(由儿童扮演)的青蛙,从那个幽暗的洞里钻出来。绿孩子大声喊叫着:讨债!讨债!“青蛙”们发出嘎嘎咕咕的叫声。
“蛙”和“娃”在小说中还有许许多多关联,比如,大门前放置着巨大牛蛙塑像的牛蛙养殖场,干的却是替人借腹生“娃”的勾当。除此之外,和“蛙”相关的意象总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文本中,比如叙述者“我”的笔名是蝌蚪,比如县里的文学刊物名字叫“蛙鸣”。很难说这些细节有着多少微言大义,但它们确实共同构成了文本的背景:众蛙喧哗。
《蛙》全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为引线,引出的是蝌蚪对姑姑种种经历的回忆,这些内容看似为杉谷义人提供的平实素材,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部精彩的“原小说”。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则跳出了蝌蚪的叙述,向人们呈现了一部九幕话剧,将作品推向巅峰之时爽利结尾,使人们久久停留在高峰的阅读体验中。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小说的表达空间。
《蛙》最主要的人物是莫言曾在多部作品中提及的乡村医生姑姑。姑姑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她为此耗费体力和心机,强制有了小孩的男人结扎,“搜捕”生过小孩又怀孕了的女人,王仁美、王胆,都因她而死,但姑姑也是一名妇科医生,有着医生的良知和本能。两种身份在姑姑身上的冲撞形成了姑姑复杂的性格。对这一点体现得最鲜明的当属姑姑率领小狮子水上追捕王胆那一大段。眼看姑姑所乘的机船就要追上王胆乘坐的木筏,不会凫水的小狮子突然向王胆所在的木筏跳去,结果落入水中,慌得大家慌忙施救。小狮子刚被救上船,机船又熄火了,驾驶机船的是姑姑的忠实追随者秦河,他满头大汗地一遍遍发动着机器。这样一来,王胆就赢得了时间,可以生下孩子了。这个孩子在肚子里是不合法的,可一旦生出来,就是共和国的公民,就该受到保护了。姑姑自然洞悉了小狮子和秦河的用心,暴跳如雷。可是跳了一阵,突然冷静下来,低声对秦河说:别装了,都别装了。
姑姑是一个英雄式的女人,斗智斗勇,叱咤风云。从一个被乡里乡亲神化了的送子仙姑,成为被众人唾骂的十恶不赦的“杀人魔王”,到最后自我“赎罪”寻求解脱。她珍视、敬畏生命,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略一看,小说是在讴歌坚守在计划生育战线上的专干,她们明察暗访、巧用计谋、大公无私。为完成上级下达优秀指标,保守公社荣誉榜,披风沐雨,跋山涉水,呕心沥血,甚至将生命置之度外。这是说得好听点,说得不好听点,与强盗无异。这让我们想起曾经发生在我们身力的真实事例。
试问有几人敢对国家的政策有所怀疑?而莫言就恰到好处地找到了一个途径,由一个小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唤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这其实是作者从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角度出发,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种反思。
0

上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感悟
下一篇:读书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