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

儿童“泡电视”易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上)

发布时间:2011-04-02 17:35:46   来源:教导处    浏览: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日臻完善,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儿童比例却在逐年上升,这引起了许多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日本大学森昭雄教授《电子游戏脑的恐惧》一书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泡电视”影响大脑发育导致大脑功能失调
。森昭雄教授在研究和实验中发现,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大脑主管高级精神活动的前额叶部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因为眼睛将接受到的信息直接传达给驱动双手的神经,不经过前额叶部,长期反复接受同样的刺激,前额叶部的功能就得不到发展并会逐渐衰退,大脑被“训练”成了只对电视或游戏机发生反映的变异脑,森昭雄教授称之为“电子游戏脑”。森昭雄教授在研究中还发现,负责开发脑波测定仪的所有技术人员的脑波存在异常现象。因他们的工作是整天面对电脑屏幕,很少与人交谈,光是移动手指尖,这酷似儿童玩电子游戏时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森昭雄教授对儿童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对从幼儿到大学生共200人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游戏前后脑波的变化情况,根据脑波变化的不同将大脑分为“正常脑”、“直观脑”、“半电子脑”和“电子游戏恼”四个类型。“正常脑”是那些很少看电视也不玩电子游戏的人,这类人的a波和ß波都很稳定,前额叶也保持着活跃状态,即使偶尔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也不会变化。“直观脑”类型的人一天中有一两个小时面对电视、电脑、或电子游戏。实验中发现人数最多的是“半电子游戏恼”,这些人a波和ß波混杂在一起,而一旦发展为“电子游戏脑”,ß波就几乎不再产生,这种类型的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低下,时间观念差、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没耐心、烦躁易冲动、人际关系冷漠、有暴力倾向,在维持注意、控制冲动、活动量以及自律能力等方面,与其心理年龄表现出了明显的不相称。
对多动症的研究及发病机制
多动症目前比较普遍接受的全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是在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并且病理复杂的一种障碍。有关的最早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有个名叫Hoffmann的医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并对此作了描述。1902年Still进一步发现患有此症的儿童缺乏内化外在要求和原则的能力,称其为“道德意识缺乏”。他根据这种特点对这些患儿的症状和家庭结构作了描述,并且认为这种病症大都发生在男性儿童中。
近年来,美国的大脑行为学专家丹尼尔·阿蒙借助先进的SPECT显影技术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大脑生理机能的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现几乎所有的多动症儿童都存在着大脑皮质前额叶部分生理机能活动异常问题。也就是说,多动症儿童在需要专注的情况下大脑前额叶皮质就停止工作了,或活动水平下降了。这就是他们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的真正原因。目前在国际上尽管对多动症的成因还在争论当中,它的发病机制也还处于探索之中,但阿蒙的这一研究成果无疑找到了儿童多动症发病的可视性证据,也为“泡电视”易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找到了病理依据。
0

上一篇:静坐冥想修心 缓解心理压力
下一篇:独特的家教方式——每天只问4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