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博览 >
媒体博览

城乡一体新济源

发布时间:2010-05-09 22:01:29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住的是单元楼,用的是液化气,喝的是自来水,看的是有线电视;楼下有健身房、超市、卫生所,不远处是即将通车的济邵高速公路,新修的水泥路直通镇区、市区……王屋镇乔庄村居民王国感觉,城市离农村越来越近了!

    济源是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王国所在的王

屋镇乔庄村发生的巨变,是济源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
缩影。这场始于2005年的变革,使济源的城市和乡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从公共服务水平到收入水平差距,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阳光下城乡人共享温暖

    过去,农民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保障待遇和福利以及公共设施带来的便利。为改变这种状况,自2005年以来,济源社会事业全面向农村延伸,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逐步缩小。

    济源市委、市政府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以“五个统筹”统揽城乡发展,努力建立“均等化”保障体制,让城乡居民同享“国民待遇”。

    该市把1931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确定了“一个中心城市、三个组团、三个重点区域”的“一三三”城乡发展布局。根据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村镇规划修编力度,全市11个镇有10个镇完成了新一轮的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并通过了评审。

    近年来,济源市实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城乡居民在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了自由流动条件。

    在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同时,济源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交通便民、沼气入户、安全饮水、生态环保等工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到目前为止,12个乡镇全部建成汽车站,开辟城乡公交线路49条,公交车通村率达98%。“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89%以上,实现了农村用电“户户通”,启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电网建设水平。

    “家里电视原来只收两三个台,而且图像模糊不清,现在和城里人一样,也能看上30多套图像清晰、声音清楚的有线电视节目了!”这是大峪镇北部山区栗园村村民李贤发出的一番感慨。

创造条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济源市在加快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外,大力实施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扩大农民就业、鼓励农民入股分红,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

    济源市大峪镇小横岭村村民卢民中,高中毕业后走出大山,闯荡世界。刚开始由于缺乏技术,只能四处打零工。后来,他参加了玉龙技校的厨师专业培训,3个月的培训过后,卢民中顺利找到了工作。现在,卢民中在市区一家三星级酒店做主厨,月收入2000多元。像卢民中这样,在“阳光工程”培训下,靠技术改变命运的,在济源农民中已不在少数。

    济源市承留镇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鼓励群众通过土地、房屋、技术、资金等方式在企业入股,以股金分红增加农民收入。该镇南勋、北石等村群众在金利公司等企业入股,每年的红利让这些村民得到实惠。

    济源市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济源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7.4%。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两年超过城镇人均增长幅度,城乡居民收入差由全国平均的3.37/1下降到2.21/1。

    王屋镇清虚宫村妇女薛运霞,丈夫在镇上一家民营企业当司机,小两口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像俺这样住在乡下,但吃的穿的用的不比城里差!”薛运霞自豪地说。

拆除樊篱加快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济源相继出台了28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配套文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了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员转移的“门户”限制,做到了进城落户农民在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为加快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发展目标,济源市2007年颁布实施了《济源市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试行办法》,新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解决了5.4万名没有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一融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一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全市66万人都能实现医疗保障。

    2008年7月1日,《济源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一破冰之举,将惠及济源市46万城乡居民。济源率先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实现“人人养老”的城市。

    通过实施全民医保、全民养老等一系列措施,济源市让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记者:刘先琴)

0

上一篇:二〇〇八年外汇储备实现保值增值
下一篇:台少年替扁占卜 法官判保护管束不涉诈欺取财